banner1

首页 · ·

美国文理学院的party文化。

发布时间:2015-05-07     来源:美国留学

     

Party是美国大学社交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的人享受在喧闹的音乐和灯光下跟着大家一起跳舞时释放压力【de-stress】的感觉,但也有人警惕酒后恍惚时的危险以及衍伸出的勾搭文化。由于和国内大家所熟悉的聚会环境完全不同,但又是每个留学生都会有的经历,所以我们觉得大家很有必要了解美国的party到底是什么,自己应该注意什么,这样才可以玩的开心而又避免危险~下面就是一个大一女生party的真实经历和她的感受~


一、关于文化差异

 

“Do you wanna go out?”

“No.”

“Huh? Do you wanna get out of here?”

“No.”

第一次去party的这番对话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一个男生问了我这两个问题,我回答完两个“NO”之后,直接和一起去的朋友说了拜拜,跑回了宿舍。路上碰到了一个orientation认识的upperclassman,问她是否同路,她说不同,但看着我反复问了好几次,“You sure you don’t want me to walk you back?” 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是那种不知所措又不想麻烦别人的无奈。

这个段子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提起,直到“多年”后(三个礼拜后)渐渐解开了心结,和室友完完全全地讲了一遍。室友听了我的反应实实在在、毫不夸张地趴在地上笑了5分钟。据她说,笑点有二,其一:那男生问的方式特别奇怪,没有具体说清楚是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散散步还是什么别的,其二:这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人像我这样拒绝的干脆。

Fair enough…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爸妈管我并不是非常严格,但也是晚上10点前要回家、坚决不准在外留宿的思想教育下长大的。我了解美国的hook-up and make-out culture【编者按:这个真的很难解释,大概算是party后的一夜情或是接吻】,但从来没想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第一个party。所以回想起来,对于当时自己的反应除了觉得好笑,还是觉得十分decent和“proud”的,至少我没有一紧张说成了yes。

后来party去的多了,也就越来越了解这里的party文化了。上面的故事全过程是这样的:每个party之前,都会有一帮朋友聚在一起pre-game【编者按:party前的一些活动,为了让大家在party上能玩得更尽兴】,可以是运动队、一个宿舍的人或者就是认识的好朋友。Pre-game的主旨大意就是喝醉。大家会玩一些喝酒游戏,比如beer-pong一类(见图)。第一次party我并没有喝酒,处于完全sober的理智状态。而跟我发生那番对话的男生,是我在orientation认识的,聊过几次天觉得人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还在学中文,所以还是有一些bonded的感觉的,而他当时完全醉到刚刚好high的状态,所以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相信我,在喝醉的状态下,没有什么事情不是顺理成章。

了解了party意识到文化差异了,也就能更游刃有余的享受party了,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自己,学会保护自己。

上图为beer - pong玩法教程

 

二、关于了解自己和保护自己

 

如果不是微醺,参加party真的没什么意思。尤其是周围人都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只有你一个人清醒的感受到冬天的寒意。冷。凡事也没有那么绝对,当然也有人就单纯为了能见到好多熟人,朋友,醉酒的人更愿意拥抱,也会忽然有感觉,“哇,原来我认识这么多人,原来我也是有很多朋友的”。

但大多数人还是抱着更不纯粹的目的,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喝够了足够的shots(比小白酒杯大一点的杯子,小酒杯不掺饮料、喝纯酒精叫take shots)才出发的。而我想说的是,虽然他们浪,但他们其实过的很明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记得我第一次take shot,他们特意嘱咐我一定要看那个开学初发的表(见图),每个人不同的体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承受的酒精度是不一样的。要记住自己喝了几杯,喝的哪几种,多长时间内喝了这么多,有没有掺杂饮料还是纯shots等等,不要超过自己的控制范围。第二天早上brunch,大家的话题基本就是,昨晚喝了几个shots,发生了什么…基本每个人都能明确的说出自己到底喝了多少,这比我们国内的习惯要聪明得多。

 

三、再分享一个自己在摸爬滚打中亲身经历的惨痛案例。

 

某周六。刚刚结束超级shitty的一周。所有事情没一个顺利的。

说好和朋友M一起去party发泄一下坏情绪,但晚上进城玩回来已经将近12点,这时候应该是pre-game基本已经结束,大家开始进军party的时候。我回来宿舍里面只有M一个人还在。时间实在不允许我慢慢悠悠调果汁再对计量,我俩就开始cheers直接一杯一杯纯喝rum。边换衣服、边进行把自己灌醉的伟大事业,前后也就20分钟,5个shots就进肚儿了。我依稀记得,出门前我还是喝了一大杯白水的。出门,大概零下十度,我穿着夏天的衣服但一点没觉得冷,觉得自己战胜了大自然,爽翻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我们先去另外一栋楼找一个人聊了一会天,自己还能(有逻辑的?)说英语,但明显感觉头超级晕。结束对话后,我们就走去party了。

“你好吗?”

“我好极了!!!”

“你不好。”

“Shut up!”

M就会说这么两句中文,全在我近乎不省人事的时候用上了。那晚的party实在算不上好,近乎完全没有音乐,群魔乱舞中周围总有一些男的,我一个劲儿地跟M说,“Please make sure I stick with you for the entire night.” 我们没呆多久就出来了,虽然遇到了一些熟人,但音乐实在太差,我又特别晕。

Party的地方离我们的宿舍特别远,我记得我俩一路回来停了好几次,坐在长椅上,看星星,自拍。“借酒消愁愁更愁”这句话应该分两部分看,醉的时候是的的确确可以借酒消愁的,所有的不愉快真的通通抛在脑后了。回到宿舍,和其他朋友聊了会儿天,实在睁不开眼就上楼了,M和另一个女生扶着我,回到屋里,趴到厕所就开始吐。她俩把我收拾好扶上床,倒了杯水,垃圾袋放在旁边,说半小时再来check一下我。我可能絮絮叨叨说了一万遍对不起,因为心里实在觉得除了抱歉也不知道说什么了,从来没想过这么麻烦别人。

凌晨4点多就醒了,坐起来觉得头快炸了,室友也醒了问我有没有事儿需不需要帮忙,我说找不到手机了,她说用不用给我打个电话,我说没事快继续睡吧。再醒来就8点了,浑身的不行,一下感觉回到了现实。沏了杯蜂蜜水,煮了点粥。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夸张,翻箱倒柜找出了开学时候发的那张小条,看到自己30分钟内5 shots已经到了红色区域,英文标注是:“severe mental, physical and sensory impairment. Confusion and likely loss of consciousness. Increased risk of serious injury and death.”【编者按:中文翻译就是:对身体以及感官构成严重损害。迷惑或者可能失去意识。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简而言之就是“没死算是万幸”,脑子里只有一句话“我到底对自己做了什么”。然后像什么都没发生,背着书包,走进图书馆。Sigh. College life.

那是我18岁的最后一天,我想,black-out【编者按:喝酒太多而失去意识】“丰富”了我美国大学的生活经历。圆满了。

 

四、故事讲到这,不自加评论,但确实有几点takeaways想要跟大家分享:

 

对于party,有利有弊,每个人的看法各有不同,请不要judge别人的看法,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不喜欢party的人也不用担心,没有人会因为这个背后议论你不好,至少在我们学校是这样。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解自己能承受什么,别做超过自己极限的事。尊重科学。

一个人在外面,请学会照顾自己,提前掌握好生理极限的酒精度是多少;晚上喝酒前要吃一顿好的晚饭;保证充足的食物在胃里;蜂蜜水能解酒;自己实在不能照顾自己了一定求助别人或者打电话给campus safety,必要的时候去医院也比自己硬抗要好。身体是自己的,别玩过火,也别让远在千里外的家人担心。

心情不好可以,想发泄可以,请确保身边有个靠谱的能保护你的人,别爽了一时,第二天后悔到死。

如果身边有朋友超过了limit,请照顾他,保护他。做他的 “wingman”。

我见到过有同学一天晚上带4个男生回宿舍,

也亲身经历过被sex out(室友带异性回宿舍导致室友无法回屋);

有人跟我说过后悔hook up,

也有人真的把hook up当成享受和放松真的乐在其中,

或者发展成了真正的情侣关系;

有朋友误以为hook up对象也喜欢自己献出了第一次,

后来发现其实什么都不是,

也有朋友受不了小学校里一点八卦全校人都知道的social pressure想过转学…

一直坚信大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reach out,不断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断了解自己,丰富自己的最佳时间。尤其是选择了出国这条道路,我想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甘于平常和平凡的心吧。我不会每周末晚上窝在被窝里看“何以笙箫默”,也不会浪到天亮、回到现实过于骨感无法接受,找到其中的平衡需要实践,也需要时间。

愿在路上同行的每个人,不断尝试,每走一段就回头看看,不断摸索中、变成自己更喜欢的人。

注:以上纯属个人经历,不代表任何学校或者整个文理学院的体制,只是众多中的一种生活方式,谨慎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