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美大学历史系比较
发布时间:2012-09-15 来源:美国留学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历史专业的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要超过经济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甚至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很多美国大学里,历史专业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在美国,历史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很多选择。其中一部分去了法学院,之后便成为律师----美国最挣钱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有人去了商学院读MBA,就像现任(可能马上变前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耶鲁大学本科的专业就是历史,然后去了哈佛读MBA。历史专业毕业生如果申请研究生院,可以学习几乎任何一个专业包括理工科,有人甚至申请去读了医学院,后来成了医生。而且,各个大学院系等都非常欢迎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因为美国大学的历史专业的要求非常高,也就是非常难读的一个专业。读历史的学生会有很多的阅读和写作,有时候两三天会要求你看完一本几百页的历史书,隔三差五的会有感觉写不完的几十页的论文。这就决定了美国的历史专业对于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培养特别有帮助。简单说,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地阅读,批判性地评估和思考以及清晰并有说服力地表达。而这个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美国社会所特别推崇的,是美国人认为的人才优秀的标准之一。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美国上千所包括哈佛耶鲁在内大学共同的核心教育目标。总而言之,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推崇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而美国大学的历史专业在美国人的眼里是最能培养这种能力的专业。那么,历史专业在美国自然就很热门。
从上面这个逻辑,我们很简单地可以推断出,在美国大学里,只要被美国人认为对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的专业都会不同程度地成为最受欢迎专业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喜欢读历史,政治,哲学等在国内非常冷门的专业。根本原因就是不同文化的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取向。
警醒:踏进价值“量化”时代
【样本】“如果你想要衡量我这篇论文的价值的话,我只能说是‘无价’。”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女博士生说。“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把这篇论文看做一分钱不值,你也可以把它当作无价之宝。我个人认为,文科的研究成果价值无法用某个价格来衡量。但事实是,我们周围的人已经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当作是自然科学发明一样,用经济效益来量化了。”
她的话或许可以用事实来阐明:2004年8月份,有两篇论文同时送到一家杂志社,一篇关于“电力线路新材料新发明”,一篇关于“古代教育体制 ”。前者很快就见诸杂志,后者退回,一问才知道原来后者发表不仅不会带来经济效益,杂志社甚至还得贴本。“如果你愿意出钱发表,那是可以的。”杂志社说。
这两篇论文,一篇正是她与教育学系一位老乡合作写的“汉唐教育体制得失分析”,另一篇是她丈夫写的关于新材料的论文。65位文科博士中的46位(70.8%)有过被期刊收取论文发表费的经历表明,文科价值被贬损的事例并不显得孤立。
【声音】龚先生是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只要完成论文答辩便可以离校了。前不久,他到一家单位应聘,结果被问到“你觉得你所学的东西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这样的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给博士们带来的后果是‘读书赚钱论’,最终致使博士学术水平下降。”
【数据】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是,65位受访的在读文科博士生中,有92.1%的人表示,他们曾经遇到的事实证明,目前社会正不可避免地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文史哲博士们的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真能用经济指标来量化吗?78.5%的博士生(51人)认为“不能”。
【观点】一面是社会的功利化趋势愈逼愈紧,一面是社会科学的博士研究生们不愿意自身价值及其研究成果社会价值被简单地量化。处于矛盾之中,这才是现在博士研究生生存状态最典型的一面。“精神的力量无法用有形价值来衡量。”中南大学文科博士生们说,“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涉及人、社会的心理、精神、思想领域,引导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能是短期的效益问题,因此,谁量化就是谁的过错。”
【数据】社会对文科的功利主义意识不是一两天内形成的。1949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中文科类学生共占32.9%,其中文科、财经、政治各科的学生比重分别是10.2%、16.2%、6.3%;至1953年,即第一次院系调整后,已分别下降为6.7%、6.4%和1.8%(共占14.9%)。到1957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后,又进一步下降为4.4%、2.7%和1.9%(共占9%)。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1986年,这一比例为4.3%。
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说到底,文科被削弱,背后却是社会价值进一步被人为地“量化”。
困惑:功利主义越缠越紧
【数据】愈演愈烈被简单量化的趋势,让文史哲的博士生们和他们的导师都感到十分困惑:功利主义这根脐带绕颈,但依靠谁来解开?
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博士生尹先生指出,过去对文科教育的削弱不仅是出于对经济重要性的强调,也出于对它“海阔天空自由思想”的否定。“通过学科和课程改造,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文科无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酿成全社会贬损文科,重视理工科的明显的‘重理轻文 ’倾向。”
【解析】“这一倾向给文科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就业。”博士生朱某说。假如你去问65位文史哲博士研究生“读博的原因”,会有56.9%的人(37人)说,就业形式严峻,充实自己才能找到更好的单位。而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蔓延又进一步逐渐缩小文史哲博士们的生存空间——他们中86.2%的人根据经验表示,文科博士与工科博士相比,就业时幸运之神更眷顾后者。不用拿哲学博士生与计算机系的博士生相比,就是拿现当代文学博士生或心理学博士生跟理工学科的博士生相比,前者的就业比后者还是要艰难得多。81.5%的文史哲博士生认为,理工经管法医卫类等其他学科的博士生工资比他们会更高,因为后者的社会价值更容易被量化,“或者说短期效益更明显。”
【声音】“根据目前经济学家的定义,主流经济学的量化模型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就叫经济帝国主义。现在,除经济以外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都被社会无情地量化,这不是典型的经济帝国主义又是什么!”公共管理学博士生陈某表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特别是高科技发明最大的不同是“科学内容不同”而不具有可比性,但社会却“强制性地”对文史哲博士及其成果进行量化,造成“脐带绕颈”的现状。
【观点】“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功用属于长期效应。比如哲学,它指导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这种指导作用不是今天出现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明天就能看得见拿它能赚多少钱的。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的时间才能产生价值,而这种价值还不会是直接的经济价值。”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导师认为,一味以经济效益的眼光看待文科博士生及其研究成果,不利于文史哲科学的资料整理,内容创新与发展,进而会影响整个民族的科学发展和整体素质。
影响:很难孕育精神大师
【解析】面对功利性愈来愈强的社会意识,98%的文史哲博士生表示,这会给今后几代人带来“精神家园荒芜”、“人文精神丧失”以及“理论指导作用渐弱,国家创新力下降”等灾难性后果。
“教育的困境,发展到现在,重点就是人文教育的困境。”湖南大学博士生周先生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举国上下视经济增长为最高目标,因此教育也就理所当然成了经济发展的工具。某高校的一名博士生对记者发起牢骚:“文科生耗费精力所学的一切,对于校园外那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到底有什么用?”
【观点】先后为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筹集资金逾一亿元,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得主、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更断言,“学生和学校变得唯利是图,是中国难以孕育一流学问的最主要原因。”
【解析】“现在的文科一些专业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有点困难。”某高校研究生院教育处工作人员说。“比如说历史、哲学等这样的学科,需要从硕士研究生中留人来读。”
事实上,这不是长沙一些高校文科的窘态,即使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些名牌高校,其历史系和哲学系多年来连招生也感到困难。对“留人读博”的解读,即是教育政策短视和偏差,使教育实践沦为实用的技术性和工具性教育,重视价值和意义创造的人文教育在大学里日渐萎缩。
【观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椿教授指出,急功近利的文化氛围和功利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念,不仅造成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地位低下,而且由于经费投入短缺而直接制约着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财力显著增强,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投入却十分缓慢,并且远低于同期对自然科学投入的增长。“仅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例,前者基金规模大约是后者的16倍以上,年均增长速度是后者的2.5倍左右。
- 上一篇:USNews 2012年美国大学历史专业研究生排名
- 下一篇: 美国大学人类学排名前25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