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1

首页 · 留学规划 · 热门专业 留学规划

教育资源争夺战,申请美国名校也成了一条“拼爹拼娃”路

发布时间:2016-12-07 作者:美国高中留学小编     来源:美国留学

     

  在留学潮初起阶段,留学英美国家,似乎是为了逃避“此岸”教育的焦虑,但随着中产以上家庭对美国名校资源的追逐,留学之路也逐渐变成一个“既拼爹,又拼娃”的窄巷,非过五关、斩六将不能通过。说到底,这还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从美国名校的招生规则说起,点明中国学生在四种“隐形加分项”上缺乏优势,所以在可以争取的部分,竞争日渐激烈。

 

  “美国名校偏爱这样的学生”

 

  “哈佛大学喜欢招收这样的学生”

 

  “天才少女19岁被12名校录取,21岁与霍金同台”

 

  “北京四中道元班女生李江获哈佛等12名校录取”

 

  ……

 

 

  这样的新闻标题是否夺人眼球?的确如此!但是读完这类文章之后,读者对美国名校的录取规则是更加清晰了,还是更加迷茫了?

 

  我相信多半的读者不但更加迷惑,而且也更加焦虑了,因为“我的孩子”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北京四中的学生,怎么办?

 

  成功的故事,再灌一点鸡汤,很容易被宣传,也容易被接受,因为事后诸葛亮的报道总是言之有理。但是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往往无法复制,听此类故事的更大作用是励志,而非解决实际问题。

 

  相比较于探讨某学生如何征服12所名校,我觉得一个更有价值的话题是:

 

  “申请同一所名校,为什么两位同等优秀的申请者,一位被录了,另外一位却被拒了?这背后的细微差异到底是什么?”

 

  如果读者对美国大学申请有所了解,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网络文章或者线下讲座分享存在一个共性,都是从申请者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成功进军名校,总结起来无非是表达以下两点。

 

  硬件要强:全A高中成绩、令人羡慕的SAT/托福/ACT成绩

 

  软件要好:高级别竞赛、独特的课外活动、突出的领导能力等

 

  这些成功的案例能帮助我们认识名校录取的高标准,但无法回答为何同等优秀的学生会被拒绝。

 

  这篇文章将从一个全新的、最根本的角度来解答这个关键问题,帮助大家了解美国名校录取的真正游戏规则,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美国大学的自身需求

 

  要彻底了解美国大学本科录取的游戏规则,关键在于换位思考。我们必须先抛开录取的具体要求,先来谈谈美国大学自身的需求。

 

  一所美国高校,好比一个家庭,有自己的需求和发展目标。

 

  一个家庭的需求:

 

  夫妻在职场上快速攀升

 

  为孩子提供最佳教育资源

 

  父母的身体持续健康

 

  家庭财务稳健发展等等

 

  这些需求直接影响家庭的行为,如平时的时间安排、人际关系维护和发展,以及理财的策略等等。总而言之,家庭的各种决策都是围绕着家庭的核心利益和目标而进行。

 

 

 

  大学和家庭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高校的需求更加复杂:

 

  保持一流学术竞争力

 

  拥有强大的体育队伍

 

  具有最高端的艺术人才

 

  体现校园人群的多元化

 

  保证财务的稳定和长期健康

 

  巩固全球的影响力并加强品牌的认可度

 

  生源是任何一所大学的生命线,因此招生办责任重大,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学生。但是在学校内部,不同部门对高质量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

 

  音乐系教授需要更多的长笛人才,体育部门需要更强大的篮球后卫,学校的多元化办公室希望招到更多少数族裔学生,财务部门希望招到更多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的家庭。每个部门都想要更多自己想要的学生。

 

  招生办不仅仅要招满预定的人数,而且必须最大化满足各个部门对学生的需求,这就是招生办每年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需求决定行为,所以大学的需求决定了招生的要求和流程。

 

  换位思考,重新认识招生要求

 

  从大学的需求出发,重视录取要求:

 

  硬件因素:高中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SAT/ACT/托福等等)

 

  硬件要求的主要目的是来预测学生将来4年的学术表现、能否顺利毕业。如果不能存活,其他都是空谈,因此硬件要求是最根本的。

 

  很多家长问,高中成绩和标化成绩,哪个更重要?当然是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因为高中成绩预测学生在大学的学术表现要比标化成绩更加准确。

 

  软件因素:课外活动、竞赛得奖、家庭背景、特殊能力(音乐、体育等等)

 

  为什么要考虑这么多的软件因素?招生办圈子里有个关键词,叫作“institutional fit”,即“学校匹配度”。简单解释:申请者的软件清楚地告诉学校申请者是否满足了学校的某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需求。

 

  显而易见,一个学生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越多,匹配度也就越高,那么该学生的录取胜算也就越高。

 

  那么最常见的学校匹配考虑有哪些方面?

 

  体育特长生、校友的子女、富裕家庭(支付全额学费,甚至还可以捐钱)、天才型才能(如精通10种语言)、少数族裔(即稀缺人群,如某岛国公民或叙利亚难民等)

 

  换位思考,重新认识招生流程

 

  从大学的需求出发,重新认识招生程序:

 

  筛选学生,不是进行一一对比,选出最棒的。一个学校每年收到上万份申请,会把学生分类到不同的池子(applicant pools),然后会在每一个池子里选出最棒的。

 

 

 

  大部分学校先通过硬件条件来决定学生是否能胜任学术挑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学校会根据4个维度来分类学生:

 

  1. 是否是少数族裔?

 

  2. 是否是校友的子女?

 

  3. 是否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

 

  4. 是否拥有任何大学需要的特殊能力?

 

  我在这里举一个鲜活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2014年我在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工作,当时我的一位助手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间隔年实习生。她就是美国名校招生游戏规则和潜规则之下典型的受益者。

 

  首先她的硬件很优秀,不仅仅毕业于最顶尖的高中(弗吉尼亚的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icence and Technology),而且高中成绩3.9,相当不错,但不是最优秀的。

 

  更重要的是软件: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普林斯顿校友,自己在高中期间是学校划船队的舵手,后来成了普林斯顿划船队的舵手,而且她的家庭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

 

  也就是说,以上4个维度,她满足了3项,那么她的录取明显要比同等优秀的学生有优势。这些优势就是隐性的规则,不论是学校官网还是招生官的问答,我们都没有可能了解到这些。

 

  中国学生名校之路的先天不足

 

  了解了招生要求和流程,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学生争取名校为什么难上加难?

 

  中国学生是少数族裔吗? 可能15年前还是,但是现在不是了。

 

  中国学生的父母毕业于这些名校吗?绝大多数不是。可能香港的或者台湾的中国学生有这样的基础。

 

  中国学生拥有某种大学需要的特殊能力吗?绝大多数没有。

 

  中国学生是否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是的,很多人可以。

 

  显而易见,中国学生的优势除了支付能力,没有其他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一个学生只想通过拼分进名校,几乎不可能。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争取名校,如何提高自己的录取机会?

 

  硬件:至少达到学校的平均或者偏上的水平。这些数据每个学校都是公开的。

 

  软件:按照这四个维度来准备。

 

  是否是少数族裔?这个你改变不了,除非你现在就移民去什么岛国。当然你若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我建议你一定要在申请的时候突出这点。或者女生申请男性居多的工程学院

 

  是否是校友子女?除非你重新认爹妈,这个你也改变不了。

 

  是否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这个应该没有问题。

 

  是否拥有大学需要的特殊能力?这个倒有一定的空间,比如说体育。普林斯顿有划船队、达特茅斯有击剑队、康奈尔有冰球队、哈佛耶鲁有美式橄榄球队、斯坦福有壁球。你若真的有条件,也喜欢体育,那么完全可以从小培养这些所谓的“爬藤”项目。当然你得达到高水平。

 

  如果你认为美国名校招生的游戏规则不公平,恭喜你终于看明白了。竞争任何优质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本来就是既拼爹,又拼娃。

 

  一所大学,如同一个家庭,如同一个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品牌和地位,必须要为自己的核心和长远利益着想,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作为优质资源的受益者,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需要做的是要为那些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支付能力的人群争取利益,让他们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资源。

 

  我相信为底层人争取社会公平,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不但不会伤害现有的受益者,反而会让社会更加安稳,这才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留学美国网是世纪华旅旗下美国部,编号BJ2004057教育部合法留学机构专注美国留学18年,如果您有留学申请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请致电:400-000-7805,您可在线咨询我们的留学顾问,或加微信liumeinet2014

相关文章: